电熔管件技术标准质疑
众所周知,标准是针对具体的产品制定的,它是产品制造和检测的技术规范和判定准则,其主要内容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技术指标;二是试验方法;三是判定准则。第一部分是核心,後两个部分是第一部分的技术支持。作为电熔管件的技术标准,同样应该具备这些内容。
对於电熔管件,其技术性能可以分成两部分:一是机械性能,包括几何尺寸、熔区宽度、机械强度、材料配方等。机械性能是保证电熔管件在管网中能够长期承受规定压力的技术参数,这些参数容易确定也容易实现。二是电气性能,包括固有热功量、焊接热功量、熔融材料的重量、焊接电压、焊接时间、管件电阻、功率密度、加热速度、电阻丝的材料、电阻温度系数、电阻丝埋设深度、电阻丝的螺距、径向热负荷、轴向热负荷、观察孔深度等等。一个电熔管件能否焊好,主要是由电气技术指标来保证的。如果一个电熔管件的电气参数设计不合理,焊接质量根本无法保证。所以笔者认为,电熔管件更应该归类为电气产品,由精通电气技术的人员来设计技术指标更合适。现在我们看一下两个标准对电熔管件的“电气技术指标”是如何规定的。
在BG/T13663.2-2005中:
6.3电熔管件的电阻值应在下列范围内:
最大值:标称值×(1+10%)+0.1Ω;
最小值:标称值×(1-10%)。
电熔管件竟然只有这一个电气技术指标?标称值到底该为多少?该如何确定?